第813章 道义的道(第1页)
乔梁表情严肃起来:是的,安书记,我确实想到了一些。 安哲道:你想到了什么 乔梁含糊道:我能想到的,恐怕安书记已经想到。 安哲沉思片刻:在参加那饭局之前,你知不知道那房间里安了针孔摄像头 知道。乔梁干脆道。 怎么知道的 通过我那个干私家侦探的哥们踩点发现的。 为何想到让你哥们去踩点 因为我从一些细节中感觉到,这饭局似乎有些蹊跷。 蹊跷在哪里安哲接着问道。 乔梁有条不紊道:蹊跷在那王老板和我素不相识,却突然想到和我攀老乡,而且时间点正好选在你去黄原的时候,知道我有空。还有,孙永是因为丰大年的关系和那王老板熟悉的,但丰大年出事后,两人久不联系,但周六那天他突然找孙永约我出来吃饭。王老板如此做,显然是知道孙永和我关系不错,但知道我和孙永关系不错的人,范围并不大,如果没有人特意告诉他,那王老板应该不知…… 安哲点点头,沉思着,一时不语。 乔梁也不说话,静静看着安哲,他知道通过自己刚才这一番话,安哲心里应该会意识到什么。 一会安哲道:吕倩那边什么情况了 安哲的思维跳跃很快,一下转到了吕倩这边。 乔梁于是把吕倩抓到那非法集资公司法人的情况告诉了安哲。 安哲听完点点头,接着摸起桌子上的座机开始拨号,片刻道:吕倩,那非法集资公司的法人抓到了,是不是 是的,安大人。吕倩道。 审问的情况如何 这家伙嘴巴太硬,什么都不说,我正在加大审问力度,同时搜集更多的证据,争取尽快撬开他的口。 吕倩,我告诉你,现在首要的不是问出什么东西,而是要接受宁海龙的教训,必须给我保证这人安全上不出任何问题,同时,加强案件的内部保密。 是,我会进一步加大措施。 宁海龙的死,你查出什么道道了没 正在秘密进行中,比上次又有进展,我给安大人汇报一下…… 现在不用和我说,我要听最后的结果。安哲打断吕倩的话。 好的,安大人。 我安排给你的其他事情呢 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,相信很快会有所突破。 我现在告诉你,保密第一,进度第二,记住了 记住了。 安哲挂了电话,接着又看着乔梁,沉默片刻道:既然你觉得那饭局有蹊跷,为何还要去 因为我好奇,想看看到底有什么洋动静。 就只是好奇 乔梁挠挠头皮:其实我也想来个将计就计。 安哲哼了一声什么将计就计,我看是小聪明。 乔梁嘿嘿笑了下。 安哲接着道:如果你事先没发觉那饭局有猫腻,那你会不会留下那金条 乔梁毫不犹豫摇头:不会,绝对不会。 为什么,不喜欢金条安哲道。 乔梁道:喜欢,但我认为,君子爱财,应该取之有道。 哪个道安哲接着问。 道义的道。乔梁干脆道。 这话怎么说安哲道。 乔梁深深呼了口气道:那王老板送我金条,显然是因为我是你的秘书,不然他怎么会搭理我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。他这么做,显然目的不纯,为日后利用我打着你的旗号为他做事打铺垫。 如果我收了他的金条,就等于是败坏你的名声,破坏你的形象,危害你的利益。作为你的秘书,我这么做,如何对得住你对我的栽培和期望,如何对得住自己做下属的良心和做人的底线 此时,乔梁的口气很诚恳。 安哲满意地点点头:在这个事上,你把握住了底线和尺度,做地很聪明,处理地有智慧,孙永也不错,回头代我表扬表扬他。 乔梁不自觉笑了,心里有些得意,又感到后怕。 从安哲办公室出来,经过唐树森办公室的时候,乔梁下意识往里看了一眼,唐树森正坐在办公桌前,眼神怔怔往外看。 乔梁鼓起勇气和他对视了一眼,此时唐树森的目光有些事失神,却又有些阴森。 乔梁接着收回目光往前走,心里一声冷笑。 看乔梁从自己办公室门前经过,唐树森知道乔梁刚才去安哲办公室了,基本能猜到,乔梁应该已经知道了刚才在安哲办公室发生的一切。 强烈的挫败感再次涌上唐树森心头,他在失落的同时,又感到了困惑,计划如此周密,怎么就失败了呢 要说乔梁不喜欢金条,那绝无可能。 如此,那就是乔梁事先有了某种觉察,甚至,乔梁参加这饭局是在将计就计。 想到这里,唐树森不由皱紧眉头,漏洞出在哪里呢 思忖片刻,唐树森摸起电话…… 此时,秦川正按照安哲的吩咐,给没过来他办公室的其他常委打电话通报此事。 给冯运明打电话说完,秦川接着给徐洪刚打了电话。 徐洪刚听完此事,大大松了口气,原来乔梁在饭局结束后,采取了这个应对措施,如此,他当然没事了,不但没事,还应该受到表扬。 徐洪刚嘴角不由露出笑意,这小子如此做,显然是事先发现了猫腻。 徐洪刚在一阵后怕的同时,又不由赞赏乔梁的精明,这小子在成长,而且成长的速度不慢。 徐洪刚本想给乔梁打电话询问此事的具体来由,想了想,决定作罢,只要没事就好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 此时,徐洪刚下意识感到,乔梁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正越来越重要,他的任何事情,不管好事还是坏事,都会让自己关注。 这关注似乎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和乔梁以前的感情基础,另一方面又来自于自己和安哲目前的关系。 从目前看,乔梁已经获得了安哲的信任,而且这信任正越来越牢固。 这是徐洪刚愿意看到的,他为此感到欣慰,同时,徐洪刚也感到自己和安哲的关系正在日益紧密,刚才自己给安哲打电话的时候,安哲那话,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 这紧密似乎一面来自于两人在很多地方的共同利益,另一面也来自于外部的催化。 这让徐洪刚感到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