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(第1页)
陈宫在荀棐家中住了三日,白天荀棐与他把臂通游,晚上则抵足而眠,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,从原先的泛泛之交变成了“老友”。
三日后,陈宫方告辞离去,言自已将要前往长社,拜访长社的贤人。
所谓长社的贤人,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长社钟氏之俊杰,钟繇。
钟繇在颍川的名气很大,才能也很高,但是他之所以留名后世的原因主要还是书法。
他被称为楷书之祖。
后人评价他“真书(即楷书)绝妙,乃过于师,刚柔备焉,点画之间,多有异趣,可谓幽深无际,古雅有余,秦汉以来一人而已……”
听闻陈宫要往长社而去,荀棐特意赠了他一份自已的名刺,说要是他去拜访钟氏,那么就拿着自已的名刺去。
陈宫甚是感动,他知道如果自已一人前去,恐怕不会被钟繇面见,毕竟他在豫州几乎没什么名气,吃闭门羹的可能性很大。
但是拿着荀棐的名刺那就不通了。
荀氏和钟氏都是颍川冠族,两家来往十分密切,比如钟繇的祖父钟皓和荀棐的祖父荀淑关系就很好,当时他们两人与陈寔、韩韶并称为“颍川四长”。
有这层关系在,再加上荀棐在天下间的名气,即便只是一介黔首持着荀棐的名刺上门,钟繇也会亲自见见,看看到底是何人能得到荀棐如此青眼。
送别陈宫后,荀棐继续撰写着《四时纂要》,为太守宴让准备。
十天时间转瞬即过。
这天上午,荀棐带着写好了的农书,跟随荀绲等人前往阳翟,赴太守文公之宴。
只见高阳里的巷道上,数辆辎车、轺车排成一列,族长荀绲在荀彧的搀扶下坐上了最前面的辎车,而后荀彧也坐上了一辆轺车。
荀棐和荀攸见天气适宜,故选择骑马而行,反正颍阴离阳翟不远,快的话朝发夕至,慢的话两天也能到,慢悠悠的骑马倒也不算累。
除几人外,又有数十骑奴护卫左右,十余名奴仆、大婢随伴而行。
一路上车马缓行,渐渐出了颍阴县城,复行了十余里,荀攸忽然纵马行在荀棐身侧,低声说笑道:“前些时日文若说太平道得人者众,依我看来,辅之你在颍川郡内才更得人心啊。”
他说这句话是因为刚刚路过一乡里时,荀氏的车马骑奴众多,声势迫人,乡民们本有些惊恐,特别是数十骑奴巡望四周时,目光凛冽,让人心畏。
直到乡民们看见了骑马而行的荀棐,忽然就不怕了,纷纷向荀棐施礼,言笑晏晏,还有稚童举着一根杂草,蹦蹦跳跳地跟随着车马,口中唱着童谣:
“……生我者父母,活我者荀君,天大旱,疫病从,荀辅之,劝桑农,施粟麦,活人众……救少年,仁义兼,须君作良牧,云台高卧贤……”
这首童谣已经传遍了整个颍川郡,几乎每个稚童都能唱上一两句,可见颍川郡人对荀棐的感情。